PILZ繼電器的結構和原理中間有些什么關聯(lián)
PILZ繼電器的組成部件是固態(tài)電子元件。它利用電子元件(如開關三管、雙向可控硅等半導體器件)的開關特性,可達到無觸點無火花地接通和斷開電路的目的,因此又被稱為“無觸點開關”,它問世于70年代,由于它的無觸點工作特性,使其在許多域的電控及計算機控制方面得到日益廣范的應用。
PILZ繼電器的原理及結構
PILZ繼電器按使用場合可以分成交流型和直流型兩大類,它們分別在交流或直流電源上做負載的開關,不能混下面以交流型的固態(tài)繼電器為例來說明它的工作原理,圖1是它的工作原理框圖,圖1中的部件①-④構成交流固態(tài)繼電器的主體,從整體上看,固態(tài)繼電器只有兩個輸入端(A和B)及兩個輸出端(C和D),是一種四端器件。工作時只要在A、B上加上一定的控制信號,就可以控制C、D兩端之間的“通”和“斷”,實現(xiàn)“開關”的功能,其中耦合電路的功能是為A、B端輸入的控制信號提供一個輸入/輸出端之間的通道,但又在電氣上斷開固態(tài)繼電器中輸入端和輸出端之間的, 以防止輸出端對輸入端的影響,耦合電路用的元件是“光耦合器”,它動作靈敏、響應速度高、輸入/輸出端間的緣(耐壓)等高;由于輸入端的負載是發(fā)光二管,這使固態(tài)繼電器的輸入端很容易做到與輸入信號電平相匹配,在使用可直接與計算機輸出接口相接,即受“1”與“0”的邏輯電平控制。
PILZ繼電器的功能是產生合乎要求的觸發(fā)信號,驅動開關電路④工作,但由于開關電路在不加特殊控制電路時,將產生射頻干擾并以高次諧波或尖峰等污染電網,為此特設“過零控制電路”。
所謂“過零”是指,當加入控制信號,交流電壓過零時,固態(tài)繼電器即為通態(tài);而當斷開控制信號后,固態(tài)繼電器要等待交流電的正半周與負半周的交界點(零電位)時,固態(tài)繼電器才為斷態(tài)。這種設計能防止高次諧波的干擾和對電網的污染。吸收電路是為防止從電源中傳來的尖峰、浪涌(電壓)對開關器件雙向可控硅管的沖擊和干擾(甚至誤動作)而設計的,一般是用“R-C”串聯(lián)吸收電路或非線性電阻(壓敏電阻器)。
PILZ繼電器與交流型的固態(tài)繼電器相比,無過零控制電路,也不必設置吸收電路,開關器件一般用大功率開關三管,其它工作原理相同。
PILZ繼電器不過,直流型固態(tài)繼電器在使用時應注意:
①PILZ繼電器負載為感性負載時,如直流電磁閥或電磁鐵,應在負載兩端并聯(lián)一只二管,性如圖3所示,二管的電流應等于工作電流,電壓應大于工作電壓的4倍。
②PILZ繼電器工作時應盡量把它靠近負載,其輸出引線應滿足負荷電流的需要。③使用電源屬經交流降壓整流所得的,其濾波電解電容應足夠大。
在接通瞬間會產生很大的浪涌電流,由于熱量來不及散發(fā),很可能使SSR內部可控硅損壞,所以用戶在選用繼電器時應對被控負載的浪涌特性進行分析,然后再選擇繼電器。使繼電器在穩(wěn)態(tài)工作前提下能夠承受這個浪涌電流,選擇時可參考表2各種負載時的降額系數(shù)(常溫下)。
如所選用的繼電器需在工作較頻繁、壽命以及性要求較高的場合工作時,則應在表2的基礎上再乘以0.6以確保工作。
一般在選用時遵循上述原則,在低電壓要求信號失真小可選用采用場效應管作輸出器件的直流固態(tài)繼器;如對交流阻性負載和多數(shù)感性負載,可選用過零型繼電器,這樣可延長負載和繼電器壽命,也可減小自身的射頻干擾。如作為相位輸出控制時,應選用隨機型固態(tài)繼電器。
3.使用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
PILZ繼電器的負載能力受環(huán)境溫度和自身溫升的影響較大,在安裝使用過程中,應其有良的散熱條件,額定工作電流在10A以上的產品應配散熱器,100A以上的產品應配散熱器加風扇強冷 。在安裝時應注意繼電器底部與散熱器的良接觸 ,并考慮涂適量導熱硅脂以達到散熱效果。
如PILZ繼電器長期工作在高溫狀態(tài)下(40℃~80℃)時,用戶可根據(jù)提供的大輸出電流與環(huán)境溫度曲線數(shù)據(jù),考慮降額使用來正常工作。